从第七届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看行

从第七届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看行业趋势与创新 2017-11-27 成都苗木 网转稿 11月17日至19日,主题为城市更新文化传承的第七届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上, 27场主
从第七届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看行业趋势与创新
2017-11-27 成都苗木网转稿
 
11月17日至19日,主题为“城市更新·文化传承”的第七届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上, 27场主旨发言、一场12名中外专家参与的巅峰对话,让记者和园林景观行业的从业者无不感到,园林景观行业的升级已经发生。大趋势明朗,从业者唯有改变自身适应变化的市场。
 
城市双修、特色小镇、人居环境、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从本次大会发言嘉宾的话题能够感到,从业者肩负的任务不再只是简单的造园植绿,而是对人居环境从宏观到微观的设计与开发。
 
园林景观正在成为一项多学科、多部门、多产业、多区域融合促进的综合行业。
 
“上海曾经有机会成为一座水城,但我们失去了。”会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刘滨谊用多个实例告诉大家,风景园林是人居环境的无限延伸,我们应当以时间为导向发展园林景观,想到50年、100年后的事情。因为,“表面是景观,内在是生态和文化。”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杨锐认为,园林景观从业者要考虑的不只是设计植物和建造景观,而是要上升到城市设计、生态保护、人居环境的改善这一层面。“关注大地景观和城市生态安全,思考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是他送给与会者的箴言。
 
本次大会演讲嘉宾包括多位国外资深学者,分别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荷兰等。他们的发言向与会者阐明,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同样经历了以生态资源换取GDP数字增长的过程,不过,通过园林景观等行业的努力,那些灾难性的河流、矿山已经成为景观,成为适合人类生活的美好空间。
 
“作为西班牙的重要城市,巴塞罗那的环境曾经并不友好,但如今一条斜穿城市的‘绿色对角线’让城市和园林景观建立了联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筑系主任伊纳奇·艾迪以“河流与城市”的主旨发言,告诉大家水对于景观、对于城市、对于人居的意义。
 
“100多年前的墨尔本生态恶化、人心涣散,沙尘暴频发,一片狼藉。”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教授查尔斯·安德森表示,他们也经历过“双修”,效果明显,“城市应该是给予生命的地方,自然和人类是同源的、联系的。”他说。
 
过去我们谈园林城市,现在我们提出生态城市,这无疑是一种升级。因为,前者针对的是形态问题,后者则突出了城市的生态功能。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成玉宁在会上发声:“生态和谐的景观,形态一定是优美的,但反过来就不一定成立。”因此,在城市双修工作中,风景园林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风景园林是文化的载体,这一概念在本次会上也被多次提及。“山不言、水不语、园不喧、城不孤”是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杜春兰表达的人居与自然之歌,她用诗意的画面和文字讲述出山水园城是一家人的故事。
 
上海友啤啤酒厂旧址变成精品酒店、北京七九八工业区成为文创产业园、挪威奥斯陆的粮仓成为大学生公寓、苏州面粉厂变成图书馆、加拿大布查特花园曾经是一个矿坑……
 
原建设部副部长、艾景智库学术委员会荣誉主席宋春华也用十多个案例告诉听众:文化传承是老城改造工作中最应重视的因素。
 
“ 
一座建筑可能引领一座城市的复兴。
 
在找回文化记忆的过程中,台北南端的小镇景美有着成功的经验。
 
据台湾景观学会名誉理事长刘伯宏介绍,这里曾经有四条水系,蜿蜒环绕,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逐渐“加盖”,成为地下水沟。“现在我们尝试把‘盖子’打开,露出水面,让居民找回儿时的记忆,同时营造特色景观。”他说,这项名为“依山小绿洲”的工程将治洪与文化景观创建联系在一起。现在,当地居民在绿色水岸边吃饭喝茶、聊天打牌的老日子又回来了。
 
本次大会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北京绿色建筑产业联盟主办,中国园林网联合主办,世界人居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人才培训中心等单位承办。
 
(责任编辑:成都花木基地)

技术交流 行业动态 温江花木 园林展示 成都花木 关于我们 服务标准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2017 Www.98HaMu.Com 98花木网 版权所有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135 6892 9993(李先生) 地址:成都市郫县花园镇 邮箱:jj2h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