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温江花木基地转:这些杭州古典园林,你去过几个?(二)

    
成都温江花木基地转:这些杭州古典园林,你去过几个?(二)

7.刘庄
 
 
清末,它是门禁森严的私家园林,新中国成立后,在1954年改建成了专门接待国家元首的国宾馆,它就是美名远扬的“杭州西湖国宾馆”,以建筑精巧、陈设典雅而名列“西湖第一名园”。
 
 
回溯百年,宾馆的前身是由刘庄、康庄等私家园林构建而成。如今的园林布局,房屋建筑是我国著名园林专家、建筑大师戴念慈先生在二十世纪50年代重新设计改建,又经过90年代末期,新旧世纪交替之年大规模的翻建整修建成的。
 
亭台楼阁、小桥水榭、曲廊修竹、古木奇石,入眼皆景。择此而居,可享“春访桃花夏观荷,秋来赏桂冬瞻松”之趣,更有竹风一窗,荷风半床的清恬之境。抬眼东望,湖上十里尽收眼底。
 
 
百年来,刘庄有过辉煌,见证过历史、获得过新生。曾代表浙江人民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国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和外国元首以及四方宾客,获得了极高的荣誉。这里曾发生过两件震惊中外的大事: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起草;《中美联合公报》在此签署。至今,这里还保留着毛泽东读书处。
 
 
而今,它正以饱满的热情、优雅的环境、独具匠心的园林、高品位的居室、齐全的配套设施设备和丰富的人文景点,恭迎四海贵宾。
 
 
8.西泠印社
 
 
雅居西湖孤山的“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向人们展现天地山水间中国文人最质朴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在这里,金石与书画浑融一体,晚清动荡时局的创社“西泠四君子”在跨时空的凝望中体悟金石印学所蕴含的君子之道与立世哲学。
 
西泠印社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于金石篆刻间的深厚底蕴,园林景观本身亦是一绝——园林建筑布局紧凑,设计精巧;大小十来座亭台,依山傍势,安置在山坡、水池、曲径、叠石之间,构成一个高低参差、疏密有致的整体,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
 
 
9.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中最具特色的水上园林景观,全岛面积约为7.67公顷,在西湖三岛(湖心亭、阮公墩)中位居第一。
 
 
岛上花木扶疏,古樟参天,曲桥蜿蜒,步步有景;春天有垂柳拂波,夏天有鱼戏莲叶,晨晌昏夜、晴雾雨雪,四季有景,四时不同,恍若上古传说中的世外仙山蓬莱岛,因而得了一个“小瀛洲”的美名。
 
从空中俯瞰,小瀛洲岛就像是一个“田”字,外围一圈环状堤埂全长约有928米,走完一圈大概需要30分钟,东西方向的内堤宽约8.5米,长度约232米,南北方向是曲曲折折的水上小桥,主要的人文景观都集中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外围堤埂以观赏自然景观为主,浓荫匝地,处处可见大叶柳、香樟、红枫、芙蓉、紫薇、桂、梅等植物。
 
 
三潭印月的亭子很多,各有各的特点,比如下面这座初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我心相印亭”,其历史比岛上其他亭子都更久远,文化内涵也更为深厚。
 
 
“我心相印”本是佛教禅语,原意为“不须言,彼此意会”,人们经常把“我心相印”这句佛家用语引申为“心意相通”。然而,现在的小情侣们更是爱把“我心相印”引申为“心心相印”,纷纷前去合影打卡。
 
 
我们熟悉的人民币一元纸币背面图案,正是采景于三潭印月景区中的三座石塔。
 
 
传说湖中的三座石塔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当时的杭州知州苏轼派人疏浚西湖,为了显示湖泥再度淤积的情况,特意命人在湖中建三塔作为标记,三塔连线以内禁止种植菱芡等水生植物。斗转星移,世事变幻,苏东坡的三塔已经不存于世。到了明代万历年间,有识之士修缮小瀛洲时,仿照前人做法在西湖里复建了三座小石塔,就是今天我们眼前的这三座。
 
 
 
10.杭州花圃
 
杭州人向来有爱花、种花的良好习俗,南宋时陆游诗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说的就是此习俗。
 
 
杭州花圃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位于西湖景区杨公堤流金桥至卧龙桥段西面,前临西湖,后倚西山,环境优美,布置精巧,被誉为“西子湖畔的一颗明珠”。
 
 
2003年,杭州花圃请来著名园林规划专家孟兆桢院士作为主导者,新建了天泽孚应、小隐园、菰蒲水香、翠谷听香、水芳岩秀、清漪神游等景点;通过创新设计,让各景点错落有致地相互衔接,曲曲折折的水域环绕其间,于幽雅宁静处隐隐透露出文化气息,使这里成了一处不可多得的“花文化”佳境。
 
 
如今的花圃总占地达28公顷,内部共分为盆景、月季、兰花、菊花、香花、露地草花、水生花卉、温室花卉、牡丹芍药九个区。
 
杭州花圃以生产、收集和保存各类园林花卉及盆景而著称,一年四季都有不同色彩的花卉盆景,一年四季花开不断。
 
 
11.平湖秋月
 
说起“平湖秋月”,从南宋定下杭州西湖十景,直到清初,平湖秋月无论是在诗人的赋诗还是在画家的描绘中,呈现的大多是乘船游湖赏月的情景。而它真正的定位是在白堤与孤山相接之处。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康熙皇帝品题西湖十景,将原龙王堂改为御书楼,楼中供奉御题“平湖秋月”书迹,楼前铺筑凸出西湖水面的石砌平台,围以阑干,旁构水轩,檐下悬按御题景名刻制的匾额,后来又在偏东侧建造御题景碑亭。从此,“平湖秋月”被确定在这块能让人尽情领略西湖秋月的地方。
 
 
平湖秋月附近一带散落坐落着月波亭、梅鹤轩、湖天一碧楼等建筑,然而,你可能想不到,在几十年前,这些建筑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罗苑”,也叫“哈同花园”。哈同是一位在上海发家的犹太富商,人生极富传奇色彩。1919年,哈同向当时浙江省督军杨善德行贿,购得御书楼西侧部分土地修建私人别墅“罗苑”。
 
 
在建造别墅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大的使用面积,哈同的手下侵占西湖边的公共用地并填湖造地,打桩3000多根,占水域近1亩。由此建造的水榭,伸出湖面达3米多。此外,他还修起了高耸的围墙,拒绝市民入园参观
 
 
1927年北伐军进入杭州后,新建立的地方政府顺应民意将罗苑收归公有。收回后的罗苑,被划给了浙江大学。1928年前后,蔡元培在杭州西湖创建“国立艺术院”。在为这座新校寻觅校舍期间,蔡元培以一块银元的象征性代价,向当时的浙大校长租下罗苑4000多平方米的地产、建筑等。
 
 
此后30年,在罗苑这块土地上,孕育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高等艺术学校,即今天的中国美术学院,一代艺术大师在这块土地上,茁壮成长。
 
 
新中国成立后,国立艺术院迁址南山路。1956年,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决定还湖于民,遂拆除哈同花园围墙,并扩建和改造了八角亭、“湖天一碧”楼和四面厅,共同组成了今天的平湖秋月景点,使之真正成为人民的财产。
 
 
12.文澜阁
 
文澜阁位于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馆内,初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在原圣因寺遗址上建立,建筑和园林布局紧凑雅致,为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筑。2001年,文澜阁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处园林布局主要特点是顺应地势的高下,适当点缀亭榭、曲廊、水池、叠石等,并借助小桥,使之互相贯通。主体建筑仿宁波天一阁,为重檐歇山式建筑,外观二层,中间有一夹层,实际上为三层。
 
 
建筑东南侧有一碑亭,碑正面刻有清乾隆皇帝题诗,背面刻有颁发《四库全书》上谕。东侧亦有一碑亭,碑上刻有清光绪帝题“文澜阁”三字。
 
 
文澜阁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历数清代其他书阁,或坐落皇家禁地、远离战火,或遭点火焚毁、阁史中断,唯有文澜阁与其《四库全书》经历了多重曲折与磨难依然屹立于西子湖畔,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向世人传递着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文化品质和人文精神。
 
 
如果有机会到孤山游玩,可不要忘了走进文澜阁游览一番!
 
(责任编辑:成都花木基地)

技术交流 行业动态 温江花木 园林展示 成都花木 关于我们 服务标准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2017 Www.98HaMu.Com 98花木网 版权所有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135 6892 9993(李先生) 地址:成都市郫县花园镇 邮箱:jj2h4@sina.com